马宗清,1958年出生于河南省开封市杞县西寨肖寨村。他在乡村医疗战线上已经辛辛苦苦工作30余年。30多年的医疗生涯,他从一个初出茅庐、风华正茂的学生,通过长期的总结与积累,逐步成为闻名数百里的“医疗专家”。经他治疗的各类病人,遍布于豫鲁苏皖,人数高达数十万人次,被当地人誉为神医--马华佗的称谓。追寻马医师的行医历程,你不得不为他的精神所感动,不得不为他的敬业精神而折服,更不得不为他的精湛医术而叫好。
马医师为患者把脉
马宗清,1977毕业于杞县卫生学校。那个年代,是一个知识极其困乏的时代,也是缺吃少穿的时期,更是缺医少药的年代。在那极其艰难和艰苦的岁月里,他却利用自己学到的知识和自身出身四代中医世家的优势,采集一些土草药,用于救治当地群众所患的疟疾、麻疹和天花之类的传染性疾病,但他从不向邻里收取分文,因为他遵循先辈们所传下的训诫,以“悬壶济世,救死扶伤”为使命,祖辈的传统理念在他的身上得到了延续和展现,他也赢得了左右四邻的赞誉。
1983 年,他通过医疗资格考试获得了医士资格证。1995年,又经过考试获得医师资格证。为了提高自己的医疗技能,他先后到开封市淮河医院、北京二炮总医院、北京262医院等著名医院进行深造和学习,这无形使他的医技得到由传统至现代、从中医到西医、由低级向高级的结合与跨越,更为他走向卓越奠定了坚实基础。
为脑中风患者进行针灸治疗
记得是1999 年的除夕。那天,下了足足有60多公分厚的鹅毛大雪。深夜中,突然有一位病人家属打来了电话说:“我们的家属喝农药了,喝了有6一7 两的氧化乐果。”
他一听这话,感到毛骨悚然。患者喝得太多了!怎么办呢?除夕,病人生命危在旦夕,大雪封了路眼,道路无法行车。他撂下电话就带着家人,一起徒步接病人。街口相遇,他们轮换着把病人背到了村卫生室。迅速展开紧急抢救,经过环环紧扣的洗胃、配药、输液等一系列急救措施,直到凌晨2点多钟,病人才得以抢救成功,苏醒过来的病人,看到眼前的情景,苍白的脸上流露出一种感恩,一种惭愧……这时,天地间闪光雷鸣,爆竹声声。哦,是春节到了!妻子为病人家属端来了热气腾腾的饺子和糖果,他却瘫软在了沙发上……
30 多年来,他从来没过过一个完整的除夕和春节,每每有人在他面前谈论中央电视台播放的《春节联欢晚会》节目,他都无言以对,因为,他没有观赏过晚会节目,又该如何应对呢?但,他是知足的,因为他的劳动换来了他人的平安,所以,他有一种满足和无比的幸福之感!
他不但是一位合格的医生,而且是一位非常重情义、尊孝道的仁义之士。他为人处世公正虔诚,待人厚道,公私分明,遵循医道。他的岳母瘫痪病床20多年来,他和妻子一起精心照顾,从未嫌弃过老人,老人因为长期的瘫痪,心情焦躁,时常出现厮打谩骂的情形,他和妻子都会一起哄着老人,平静老人的烦乱思绪,安慰老人的心情。为此,他在岳父村中落了个“贤女婿”的名声呢!在他岳母患病的情况下,他的父亲也患上了食道癌。父亲性格倔强,又因为自己是医生,获悉病情后,父亲却拒绝一切治疗。作为儿子的他,备受心灵煎熬,思来想去,最终决定先安顿好岳母的治疗,然后谎称要带父亲去大城市见见世面,开开眼界。先后带父亲到开封、洛阳、郑州,最后到北京的301医院,一方面让父亲感受一下外面的美丽景色,一方面又为父亲偷偷办理了住院手续,最后成功做了手术……就这样,他一直坚持10余年,风雨无阻,满怀孝心。他的行为不仅感染了自己的儿女,而且还感动着周围的乡亲,他也因此成为一方学习的楷模!还被地方政府光荣授予:“中华敬老孝老名医典范”荣誉称号呢!
被河南省卫健委评为“优秀乡村医生”荣誉证书
他不但对自己的亲人孝顺,而且对每一位找他看病的患者一样态度和蔼。患者都夸奖他说:“马医生笑容最灿烂。”到他这里诊疗的小孩都不哭,原因是他会在诊治前逗小孩子,在分散小孩注意力后,恰到好处地做出诊疗,特别是他一排整齐而洁白的牙齿,让患者看到就没了拘束,他温和的交谈,会给患者带来一种亲和的感觉。这也是记者在询问一位病人时,这位受访者所谈到的感受。
他就是这么一个人,一个平凡而又可敬的人,一个普通而又可爱的人。三十年如一日,他用自己的一言一行诠释着一个做人的道理,展示着一种高尚的医德风尚,传递着人与人之间最珍贵的思想品德。他靠着对我国医疗卫生事业的无比热爱,对自我人生价值的无限追求,对痴迷医疗者的无限关爱和尽心尽职的培养,与对生命者的精心呵护以及精湛医疗技术的不断升华,用心贴心的优质服务和价格低廉的收费标准而赢得人们的尊重。
说起他的爱心与责任,他的弟子贾保卫则更有说服力。1996年,民权县伊店乡的贾保卫投奔到他的门下,为了让贾保卫能够掌握多种医疗知识,他支持贾保卫到专业学校进修深造。毕业后,他又手把手地把多年来总结创新的医疗经验毫不保留地传授给贾保卫,这使贾保卫十分感激。他说:徒弟,就是一种责任。它关系到的是人命,人命关天嘛!目前的贾保卫尽管已出师8年,已成为远近闻名的脑血管治疗行家,但提起马宗清老师,他依然充满无限敬仰,有一种恩重如山的感慨。据了解,30 多年来,由他培养出了10多位学生均另立门户,并且成为享誉一方的“乡村名医”。
说起他的医疗技术,杞县裴村店乡的聂先生更是赞不绝口,老人8年前身患脑瘤,半侧肢体瘫痪,先后辗转于开封、周口和郑州多家医院,但治疗效果不佳。他的家人在绝望之时,抱着试一试的想法,来到他的诊所求治,他采用了中西医结合并配合针灸治疗方法,经过一疗程的治疗,出现了神奇效果,病情明显好转,维持治疗三个疗程后,竟奇迹般痊愈,目前的聂先生身体状况良好。每每提起马医生,他却说是“马华佗”。原来,他的针灸治疗是不收任何费用的,仅此一项就为聂先生节省费用2千多元呢,对此,马医生是这样解释的,他说:针灸是一项辅助治疗法,没什么投入,只是扩大治疗效果,所以没必要收费的。这又是他的一套理论!
是啊,金杯银杯不如老百姓的口碑,金奖银奖不如老百姓的夸奖。这话道出这样一个真理:名字是叫出来的,响亮的名字需要用真实的事例去验证!
马宗清,你的名字已在杞人忧天的地域上叫响,愿你能在中原大地上也能叫得更响亮!
(该文章转自2009年第9期《中华儿女》杂志、图片为编者所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