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艺人的不了情结
2019-05-21 16:39:40
  • 0
  • 0
  • 9
  • 0

清明假期,我回到了老家。休闲之时,拜见了年近八旬的梨园艺人一张清宾先生。

                             在认真刻字中的张清宾先生

我与张清宾老人是忘年之交。在本土工作之时,我经常去老先生家中串门,老人和蔼可亲,我们谈话非常投机。由于我们年龄差距太大,我习惯称他为张老师,有时又喊他张叔。在他家里,我也很随意。老人有什么稀罕物件,总呈现给我看,有时,有好吃的东西,一定要让我品尝。

后来,由于工作调动,我远离了故土,与这位民间艺人相见的机会就很少了,但我们经常电话联系。

有时,老师在电话中埋怨我,说:“远走他乡,不回故土,不思乡情,不念故人了!”老人说这话时,我能听出来是对我的责怪和不满。

每到此时,我都会向张老师道歉,并承诺:有机会,一定会回去看望他。

确切的说,张清宾老人今年是78岁,他是河南省虞城县利民镇人。自幼跟哥哥学会修理钢笔,他不光只会修钢笔,还会用刻笔刀在钢笔上刻警句、格言,姓名和其它的一些人物花鸟图案等。后来,他参加了工作,在虞城县剧团乐队当一名鼓手,再后来剧团解散,他又被安排在虞城县公路段做了一名护路工人。1986年,他光荣退休,从此,这位老人便又开始了他自幼热衷的修笔行业。

老人没多大学问,但他有一颗非常善良与执着的心地,他的好些文字与刻字功夫,都是通过自学修炼而自成一体。他不但艺技超群,而且有一颗至诚至善之心。他待人温和,为人正直,有一颗四处飞扬的爱心。每每有梓梓学子向他求助修笔之时,他就只是收个工本费,碰到穿着打扮不怎么样,看上学就是贫困家的学生,他就要全部免费。有人问他这样图啥,他总是这样回答:“不图啥,我有退休金领着呐,穷娃儿成长不容易,我就想让他们做个有用的人!”

这次,清明假期中,终于有机会拜访下张老先生。我们谈了很多。老人很高兴。专门送我一支笔,并刻上了:“德行天下,厚德载物”八个字。他又把一枚金光闪闪的毛主席像章别上我的西装,与我佩戴的党徽别在了一处。

接着他对我说:“我是退休职工,亲身经历了战乱年代,能够有今天稳定的社会秩序和幸福生活,就要感恩毛主席,感恩共产党,所以,吃水不忘挖井人,做人要讲良心!你是文化人,你说我说的是不是这个理儿?”他喊着我的名字这样问。

我连声回答说:“是的,就是这样的。”

“以后,要常回来看看。记着,回来前,提前给我打电话,我会什么都不干,专门在家候着你。”

因为老先生有一门修笔刻字的手艺,所以,他的生活很充实,身体也很健康。

他告诉我说:“每到学校门口,听到孩子们喊我张爷爷,让我修笔刻字的时候,我心里就有说不出的高兴。像我这么大岁数的人了,还想什么?就是要让孩子们开心快乐,健康成长,免费刻字,激励孩子们好好学习,天天向上,早成栋梁!”

多么好的一位民间老艺人!他怀着一颗质朴、善良、感恩的心,用自己的一技之长服务社会,激励下一代。

衷心祝愿老人平安健康,快乐每一天,每一年!

作者简介:

王一川,男,汉族,中共党员,本科学历,编辑、记者。为河南省作家协会会员、河南省报告文学学会会员、中国法制文学研究会研究员;中国摄影著作权协会会员、中国民俗摄影家协会会士、河南省新闻摄影学会会员等。曾为人民日报通讯员、河南日报专职通讯员。多年来,先后在人民日报、新华社、党的生活、中华儿女、河南日报、鸭绿江、参花、百花园等报刊杂志发表文学及新闻作品2000多篇,累计800余万字,出版综合系列文集《风筝》二部。创作的诗歌《落叶》被收录《中国当代新诗人作品精选》一书。人物通讯《满腔热情写春秋》被中国文化档案馆收藏。散文《爸爸,用电磁炉要小心》荣获共青团河南省委举办的“我心中的改革开放三十周年征文活动”二等奖。新闻《郑州农村大病医疗保险受欢迎患重大疾病最高报销35万元》获中国人寿集团2013年度优秀好新闻(消息类)一等奖。摄影作品《保险●大爱》获河南日报报业集团、河南省保险行业协会联合举办的"平安杯"摄影大赛一等奖。从事文学创作与新闻写作以来,共获国家、省、市各类证书、奖杯、奖章与奖牌共计169枚(个)


 
最新文章
相关阅读